
今年,由于政策變動,我國光伏市場風云變幻。如今2018年即將結束,光伏產業也將面臨一年的總結與收尾工作。而按照慣例,每年的年底都很有可能會有重磅的光伏政策發布,一方面針對行業發展現狀進行總結,另一方面對未來的市場發展作出規劃。
就目前光伏的發展現狀來看,行業對于補貼的依賴依然非常大。也正是因為如此,關于光伏發電的補貼政策對于行業的影響顯著。引起行業巨震的“531”新政便是因為將補貼“一刀切”式的暫停,從而被業內稱之為“史上最嚴新政”。
由于“531”新政的發布極具突發性,而且立時生效,中間沒有緩沖時間,業內人士毫無準備。導致部分在建項目處于尷尬的位置。特別是對于戶用項目來說,這些項目在建設之初本享受著最好的光伏補貼政策,但是“531”新政一經發布,這些項目便再也沒有了補貼,這對于用戶、商家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失。正是因為如此,“531”新政發布之后,原先熱火朝天的戶用市場便成了一潭死水。從“531”發布到現在4個月多的時間里,平白蒙受損失的用戶、經銷商、廠家一直沒能得到一個合理的說法。如今,情況似乎出現了轉機,類似的戶用項目可能將重新獲得國家補貼。
最嚴新政造成巨大損失
根據“531”新政,原先不限規模的分布式光伏被納入規模指標管理,2018年安排10GW規模用于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,規模指標之外的項目將無法享受國家補貼。聯系到“531”新政發布之前分布式市場的火爆,在5月31日政策發布之時,10GW規模便已經消耗殆盡。事實上也的確如此,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,今年上半年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新增12.24GW,遠超10GW。
在這其中,有部分項目于5月31日之前便已經備案,但是在建成之后卻無法納入10GW的規模指標。按照之前的政策,已備案的項目應該可以享受國家補貼。但是在“531”新政發布之后,這些項目卻因為屬于10GW的規模指標之外的項目,而無法享受補貼。這樣一來,無論是廠商、經銷商還是用戶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。
業內人士一致認為,“531”新政的突發性沒有給足緩沖時間,其中造成的損失需要給出合理的處理方案。
戶用市場出現轉機
轉眼到了十月,光伏市場在“531”新政的引導之下向提質增效的方向轉型。在這四個多月的時間里,國家相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政策,并針對光伏產業的政策環境進行了多次座談會。但是無論是政策還是座談會、新聞發布會,相關部門對于戶用市場以及戶用市場的未來政策一直三緘其口。這讓人大為不解,這也讓蒙受損失的業內人士頗為憤懣。而根據報道,近段時間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或將針對光伏市場發展出臺新的政策。其中戶用市場將迎來轉機。
根據報道,在發改委價格司組織召開的會議上,已經明確:
在5月31日前備案、6月30日前并網的戶用項目,將被列入國家補貼支持的分布式光伏規模管理范圍,得到0.37元/kWh、連續20年的財政補貼。發改委價格司不會成為這一政策下達的阻力,如果順利,近期將下發有關政策加以明確。
也就是說,之前因為政策的突發性,導致已備案但是無法享受補貼的這部分戶用項目,將得到0.37元/kWh、連續20年的財政補貼。如果消息屬實,那光伏行業人士對于“531”新政的憤懣之情將會得到極大的消解。
另外,根據報道,2018年光伏補貼將繼續降低,而且降幅會很大。但是經過“531”新政的洗禮之后,業內對于補貼的依賴性以及期望已經降到最低。所以對于業內來說,與補貼完全取消相比,補貼降低是能夠接受的一個結果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