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rict Standards: Only variables should be assigned by reference in /www/wwwroot/www.hbxingjiao.cn/public_html/components/com_home_page/views/home/tmpl/news.company.detail.php on line 47

在近年海外光伏市場快速成長的過程中,中國企業憑借低成本和規模化創新的優勢,在光伏供應鏈占據全球領先地位。疫情之下,光伏市場逆全球化思潮涌動,一時間“重新培育海外供應鏈,實現制造本土化”成為海外市場的重要話題,光伏制造業“外遷”形勢不斷顯現。
2020年1月3日,工信部發布《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操作問答》,而其中提到光伏玻璃列入產能置換范圍,即只有在淘汰舊產能的情況下(實施減量或等量置換),才能上新產能,為國內光伏玻璃產能擴張進一步施加了政策限制。
而在日前工信部發布《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(2020年本)》(征求意見稿)中,對現有、新建和改擴建企業及項目產品應滿足的要求做了更嚴格的規定,對多晶硅新上項目的最低資本金要求比例提高了10%,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制造項目,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%。
不僅如此,電池和組件制造的投資強度將不低于900萬元每畝、500萬元每畝,企業研發投入如果不足營收比例的3%,也將被擋在新建項目的批復門檻之外。
就目前政策端加強光伏制造行業管理的要求來看,其目的是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,引導光伏企業加強技術創新、提高產品質量、降低生產成本。面對國內項目投資壓力和產能置換政策限制,中國企業在海外光伏市場持續增長,需求分散化的長期趨勢下,未來擴產規劃或逐步轉向更為靈活的海外。
從近年全球裝機情況來看,海外市場逐漸成為中國光伏行業的“主戰場”。中東北非、拉美等新興市場擁有豐富的光照和土地資源,未來用電需求也會大幅增長,這些都將給光伏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。
2018-2019年,國內光伏行業無論是在產能還是技術上都成為全球市場的主導者,龍頭企業生產集中度不斷攀升,各環節前五大企業產量占比分別達到:硅料(69.3%),硅片(72.8%),電池片(37.9%),組件(42.8%)。規模經濟優勢下,產業集群聚集在新疆、云南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廣東等地。現階段國內光伏技術和制造規模已經領先全球,但企業還需在海外細分市場的品牌搭建和售后運維上更進一步。
疫情的一次性沖擊終會結束,隨著國內政策限制趨嚴、海外貿易壁壘抬升,推動國內光伏企業部分產能逐步轉向海外布局。從中長期看,業內擴產潮會對光伏行業進行大規模洗牌,使有競爭力的高效產能和全球光伏的需求整體呈現平衡狀態。由中國企業的技術和資本主導的海外產能布局,在后疫情時代不失為中國光伏企業“出海”的新思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