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國企業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存在感不斷提高,不僅產品呈席卷之勢,專利申請數量也為全球第一。全球的光伏發電根本離不開中國。中國光伏產品之所以能取得領先優勢,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。
首先是國家對光伏產業高度支持。據統計,自2000年以來,中國政府推出了100多項支持光伏產業的政策。一直以來,中國政府從行業政策、光伏發電消納政策等各方面,都對光伏產業進行大力支持。
隨著技術不斷進步,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%以上。近10年來,行業內很多核心技術都是由中國企業首先推出,或者首先投入大規模使用。
國內的需求也是光伏產業迅速成長的原因。2018年,中國發電量占全球26.7%,位居世界第一。中國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國和第二大經濟體,對電力需求的體量本身就高于其他大部分國家。
相較于中國光伏產業的“存在感”不斷提高,美國、德國、日本等光伏面板產業卻在逐漸衰落。除價格因素之外,技術上的落后也導致原來的領先者在全球競爭中逐漸出局。與此同時,在政策波動和企業擴張的作用下,光伏市場的波動性相對劇烈,也是導致國外光伏產業衰落的重要原因。
中國光伏多項數據領跑全球
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(IRENA)表示,中國在截至2018年的10年間,光伏發電量增長近700倍。同一時期全球光伏發電量增長33倍,中國起到了拉動作用。
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在2009年超過日本,居全球之首。截至2016年,擁有的專利數量約為17萬件,達到美國的1.6倍、日本的2倍。
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已經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,累計裝機規模已連續4年位居全球第一。
從中國光伏全產業鏈產品的全球市占率來看,2018年,多晶硅占比57.8%,電池和組件均超過70%,而硅錠硅片更是高達90%左右。
從市場資源開發來看,國內市場2017年新增裝機量53吉瓦,2018年44吉瓦,穩居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。
此外,10年來光伏產品和發電成本下降超過90%,生產技術水平和設備國產化率均大幅度提高,光伏年產值已超過5000億元。
中國制造占全球光伏市場七成份額
最新統計顯示,中國制造的光伏面板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0%;按市場份額排名前三的太陽能電池板品牌,都是在中國生產的產品。
不過,70%的市場份額并不代表這七成制造商都是中國企業。因為,在許多中國光伏企業“走出去”的同時,全球大多數光伏企業也選擇將工廠設在中國,或者將實際制造業務外包給中國。
中國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“先行者”
除產品呈席卷之勢外,中國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的供應,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。過去10年里,世界新能源版圖已經發生了較大改變,很大一部分就是源于中國可再生能源的長足發展。
中國的光伏裝機容量從2013年開始呈爆發式增長,兩年后成為世界第一。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所能源經濟研究室主任、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約研究員朱彤曾表示,“從規模上看,我國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第一大國。”
另外,中國也在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所占的比例。據IRENA計算,2017年,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4.94億噸,占當年總排放量的16.4%。而同年,美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4.934億噸,占當年排放量的9.6%。
隨著可再生能源規模的快速增長,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“先行者”。世界經濟論壇網站的一篇文章表示,不斷增長的可再生能源供應,將使中國更加“能源獨立”,影響力也與日俱增,并成為世界可再生能源的超級大國。
